研究生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李宝华教授近年来
TUhjnbcbe - 2021/5/31 14:29:00
北京最大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教授简介李宝华老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材料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炭材料,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电化学电容器和燃料电池等领域纳米能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相关器件系统集成与应用技术。共申请发明专利多项、PCT专利12项、美国专利1项、日本专利1项,已获授权中国专利83项。在国内外SCI源期刊上接受和发表论文余篇,其中21篇ESI高被引用论文,SCI引用近多次。所负责实验室承担包括国家重大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深圳市发改委“新能源学科建设”等多项重大项目,实验室拥有国际一流的材料制备、物理和电化学分析仪器设备。李宝华教授在碳基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有近20年研究工作经验,实现了30余项专利技术成果转移及应用,包括锌离子电池技术转让和产业化,汽车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开发和产业化,纳米结构磷酸铁锂材料的技术转让和产业化,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石墨和石墨烯材料的应用等。近期工作汇总

01

电解质体系新突破李宝华教授(共同通讯)和MarnixWagemaker教授(共同通讯)在顶级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Interfacechemistryofanamideelectrolyteforhighlyreversiblelithiummetalbatteries”的研究型文章。在此,作者报道了一种酰胺基电解质。这种酰胺电解质在循环过程中实现了高的库仑效率。与酰胺电解质的界面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高稳定性。Operando监测锂的空间分布表明,锂更密集的沉积和自上而下的脱出减少了锂多孔沉积和钝化锂的形成,为金属电池界面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作者制备了一种新的电解液,使金属锂电池能够实现高度可逆和稳定的循环。以FDMA和FEC为共溶剂制备的电解液与高负荷富镍电池相结合,与传统的碳酸盐电解液相比,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这背后的原理是FDMA的LUMO水平相对较低,它会开始分解成离子导电的含氮组分。结合SEI和CEI层中高度稳定的氟组分,减少了锂树枝晶和多孔锂-金属形貌。与碳酸盐电解质中观察到的均匀脱出相反,自上而下的脱出降低了形成锂金属无活性区的机会,并有助于减少多孔的形貌,从而抑制了不可逆反应,这是造成高库仑效率的原因。了解界面化学与Li+沉积/脱出机理之间的关系,为提高金属锂电池的可逆性开辟了新的机遇。Interfacechemistryofanamideelectrolyteforhighlyreversiblelithiummetalbatteries(NatureCommunications,,DOI:10./s---x)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李宝华教授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