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郑州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学术论坛ldqu
TUhjnbcbe - 2020/12/24 19:14:00
白癜风怎么能治疗         http://pf.39.net/bdfyy/

郑州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后疫情时代的国家治理”研究生分论坛成功举办

年12月6日下午,由郑州大学研究生院、*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新闻与传播学院、哲学学院协办的郑州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后疫情时代的国家治理”研究生分论坛在*治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顺利举办。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有:

校*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旭东、*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委书记焦世君、*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委副书记副院长韩恒、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淑华、哲学学院*总支副书记崔保洪。

出席本次论坛的评委老师有:

刘兆鑫老师、刘晓靖老师、李宏老师、胡爱玲老师、常启云老师。

本次论坛由崔保洪副书记主持,焦世君书记与李旭东部长致辞,张淑华副院长宣读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并颁奖。焦书记指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引发大家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和建设性指导。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要有历史使命感和家国情怀,努力把自己塑造成顺应时代发展和国家发展需要的思想先进的学术领先的栋梁之才。

本次论坛共收到投稿论文篇(其中来自河南财经*法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论文1篇)。经学术委员会评审和复制比检测,最终确定优秀论文26篇,宣讲论文10篇。哲学学院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赖小婷和级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董蕴的论文被评选为优秀论文并成功入选此次宣讲论文。

赖小婷同学宣讲的论文题目是《后疫情时代个体与共同体关系探究》。论文从个体与共同体的含义展开,挖掘了马克思关于个体与共同关系学说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同时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价值追求和思想精髓,由此引出马克思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指导意义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个人与共同体关系的启示。

后疫情时代构建新型的个体与共同体关系,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中国需要思考这个问题,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这也是个国际性的问题,可见本次论文选题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这次疫情提示我们,面对中国的新情况,世界的大变局,我们更应深入学习马克思关于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思想,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注重二者的结合,处理好个体与共同之间的关系,这对我们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刘晓靖老师对赖小婷同学论文的逻辑性给予了很大的赞赏。

董蕴同学宣讲的论文题目是《后疫情时代—生态道德建设研究》。董蕴同学首先阐述后疫情时代的内涵和特征及生态道德的概念内涵,接着点出后疫情时代生态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就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生态道德建设的途径,最后总结后疫情时代生态道德建设的意义。

生态道德建设对于处在后疫情时代的我国来说具有很强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可以说加强生态道德建设对现阶段我们社会的发展来说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生态道德建设的研究和实施力度,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生态道德建设方法,致力于构建完善的生态道德体系,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最终把人类从生态危机所带来的威胁中拯救出来。李宏老师针对自己个人的经历,夸赞董蕴同学的选题贴合实际,非常有意义。常启云老师赞赏董蕴同学的论文具有理论性。

进行宣讲的十位研究生以出色的表现展示了郑大学子的风采与学术素养。宣讲结束后,通过现场综合评测,评选出了“最佳论文奖”、“最佳宣讲人奖”。获得“最佳论文奖”的是来自哲学学院的董蕴同学与来自*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田倩倩同学。斩获“最佳宣讲人奖”的是来自*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张慧远同学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张路凯同学。恭喜以上同学。

论坛的最后,由*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研究生辅导员*辉致闭幕辞。*辉老师说道,感谢幕前幕后为论坛辛勤付出的领导、老师、同学,正是有了这么多人的策划筹备,才有了今天成功举办的论坛。评委老师们的精彩点评可谓妙语连珠,同学们也都热情高涨积极参与。郑州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后疫情时代的国家治理”研究生分论坛至此圆满结束。

摄影|詹玉林

文案|王鹤敏

编辑|詹玉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郑州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学术论坛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