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丨经验丨组队丨科研
让资源拥有温度,让优秀成为习惯
届毕业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在新的转折点开始打拼。根据届校园招聘学历层次就业难道指数分析,硕士成最难就业学历,就业难度指数为3.21,平均3个人抢夺一个职位;其次是本科学历,就业难度指数为1.78;博士生就业难度指数为0.87。正在考研的你有何感谢?
学历就业之最,硕士成最难就业群体
学历是永不褪色的话题,硕士就业难也成了热点新闻。根据梧桐果样本数据计算,硕士成最难就业学历,就业难度指数为3.21,平均3个人抢夺一个职位;其次是本科学历,就业难度指数为1.78;博士生就业难度指数为0.87,成最容易就业的岗位。现在大专院校注重校企合作,毕业生直接输送企业进行实习、就业,就业难度指数大大降低。硕士学历毕业生拥有高等学历,属于社会精英,而企业需求高等学历的岗位较少,因此出现硕士就业难的状况。
研究生就业趋势
经数据统计发现,从研究生就业单位类型来看,国有企业、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基本上占就业人数的一半以上。总的来说,研究生在就业方面存在以下特征:
1.机关事业单位成为首选。从三年的研究生就业去向分析,机关事业单位是毕业研究生的首选。一方面,国家、各省市公务员招考职位数量增加,同时各省市选调生工作大幅度开展,这些单位门槛高,对高学历毕业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生在找工作时存在求安稳的心态。机关事业单位有较完善的福利待遇,且工作稳定。很多单位都有评定职称、住房补贴等方面的优厚待遇,吸引大量毕业研究生参加公务员和选调生考试。
2.高校、科研院所人数有所下降。三年来,高校、科研院所成为更多研究生的就业选择。博士毕业生进高校可直接任教,而硕士研究生则主要担任行*工作或辅导员等。但随着毕业生逐年增加,各高校和科研单位岗位数量有限,研究生竞争较激烈,进入高校、科研单位的毕业研究生数量有所下降。
3.国有大中型企业、私营企业人数占较大比例。理工科研究生到企业工作的相对较多,一般主要是一些大型国企、知名外企和私营企业的研发、分析研究性等岗位,这些岗位能发挥研究生的专业特长,同时也有较好的福利待遇。相对于理工科毕业生来说,文科毕业生到媒体、出版社等文化单位则相对较多。
4.考博数量趋于稳定。为了缓解自身就业压力,提高自身学历水平,部分硕士研究生选择考取博士研究生,三年来考取本校和外校的博士研究生数量有所变化,幅度较小。
5.主要学生干部就业质量高。经调查某高校发现,三年来,在团委、研究生会、班级、辅导员助理等岗位工作过的余名主要学生干部,考取公务员24人,进入高校、科研单位37人,进入国企、外企39人,就业质量相对较高。
为什么有些研究生会有找不到工作的困境呢?
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眼高手低、心理落差大。研究生读书年限较长,读书成本也较大,故研究生在毕业时的就业期望值较高,主要表现在对单位性质比较挑剔、薪水待遇要求较高、工作岗位的层次、专业的对口度、工作的稳定性等方面。对于应届本科毕业考取的研究生来说,学历虽然高,但同时缺乏工作经验,这一劣势,增加其就业难度。2.动机不纯,混日子难就业。高校扩招,带来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和就业难度的增加。大学毕业生为推迟就业而报考研究生,成为众多考研者的动机。不少研究生学习目的非常功利,研究风气淡薄,思考能力下降,缺乏真才实学。近年来,研究生招生人数连年攀升,导师指导多名研究生。研究生很多几乎是处于“放羊”状态,研究生的质量和水平较低。3.“买方市场”凸显,使研究生陷入尴尬境地。随着我国全球化程度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用人观念也发生巨大的改变。企业招聘不再“学历至上”“唯学历是用”,而是更趋实际,从“重学历”转向“重能力”。目前,企业用人观念逐渐理性化。在研究生比较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倾向于两头招聘:要么就招本科生,要么就招博士研究生。这使得夹在中间的硕士研究生较尴尬。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买方市场”,用人单位既注重拟聘人员的学历,也注重他们的工作能力。有些学生读研不过是为了混学位,无心向学,这样徒有虚名的研究生自然会遭遇就业难。另外,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有些研究生虽然成绩突出,但缺乏综合能力,很难通过用人单位的面试关。
研究生成为了就业最难的群体,那么读研有何用,评论区说说你为什么要考研?
找自学资料
分享学习经验
求组队参加比赛
这里是一个人才资源共享平台
大学生科研必备
没时间解释了,快长按左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