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网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被嫌弃的日本博士学历越高,赚钱越少澎湃
TUhjnbcbe - 2025/4/19 17:15:00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被嫌弃的日本博士:学历越高,赚钱越少?原创蕴酱子液态青年

作者|蕴酱子

日本人早就不愿意读博了,多花几年读博再进公司,无论是工资还是资历都比不上现在就入职的“老员工”。

正在京都大学读土木学博士的杨瑞已经连续两年没有日本籍的同学了。

两年前,杨瑞所在实验室里唯一的日本人——博士助教去了其他大学当副教授,此后,杨瑞的博士生同学全是留学生,再也没有日本人:“日本人早就不愿意读博了,本科毕业直接去企业工作赚得最多。”他说。

杨瑞面临的博士学生“国际化”是日本大学当下的普遍情况。

根据文部科学省(MEXT)的《学校基本调查》,年日本本土博士升学率为9.4%,比40年前(年)的升学比下降了一半(18.7%)。作为诺贝尔得奖大国,极速下降的升学率直接影响到了学界研究能力。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吉野彰。在诺贝尔奖颁发历史中,日本是欧美之外获奖最多的国家,达28人,进入21世纪后,日本人的获奖次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图片:CFP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数据显示,年,美国的学术论文数量(,篇)位居世界第一,其次是日本(97,篇)。可到了年,学术论文数量前三名分别是中国(,篇)、美国(,篇)和印度(,篇),日本则下降到第五名(98,篇)。

年,日本论文达到数量峰值11万篇,此后一直呈下降趋势。而这些衰退,都和这20年来的“博士远离”(博士離れ)趋势密不可分。

对此,《东洋经济》曾指出,如果“博士远离”的情况持续下去,“日本这个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发展历史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国家将毫无未来可言。”

01

被社会“厌弃”的博士

“博士远离”的大趋势要追溯到博士生尚且“充足”的上世纪90年代。

那时,日本政府出于缩减预算和消除“博士过剩”的考虑,出台了1万名博士后民间支援计划,鼓励博士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而非留在学术界。受政策影响,日本新入学博士生人数于年达到顶峰1.8万,随后持续下跌。不想进军企业却无法留在学术界的现状,削减了人们对读博的热情。

九州大学硕士毕业生山崎帆就从未考虑过读博。因为不愿让家里出钱,山崎在年本科毕业后没有直接读硕士,而是花了一年多打工以挣取硕士期间的学费(每年约55万日元)与生活费。硕士毕业后,27岁的她进入一家私企从事对外业务。

山崎告诉液态青年,她对工作很满意,目前也没有其他打算:“我读的是政治学,本科和硕士学到的东西在工作上已经够用了,大部分企业不需要博士,更不需要文科博士。作为女生,我这个年纪读博似乎也不合适。”

年日本就业季,学生们在求职图片:CFP

山崎所说的博士就业限制问题,是日本的普遍现象。

MEXT在年进行的《学校基本调查》显示,日本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67.7%,远低于大学生就业率(本科、硕士)的76.1%。MEXT下属的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NISTEP)的《关于民间企业研究活动的调查报告》则指出,每年只有约10%的企业会聘用博士。年《博士人才追踪调査》报告也显示,仅有26%的博士会到私企就职。

“日本的企业都是以‘资历’排位,大家也很少换工作。多花几年读博进公司,无论是工资还是资历都比不上现在就入职的‘老员工’。如果真的有博士需求,公司会资助员工们去读在职博士。”山崎说。

02

“为爱发电”做科研

在博士学历并不受欢迎的现状面前,日本人的读博动机少了几分赚钱的“杂念”,更多是对学术的热爱。

荻原诚是东京大学物理系一名博士二年级学生,在东京大学读完本科与硕士后,想继续做物理学研究的他选择了读博。平时,他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博士期间每月十多万日元的奖学金,然而,荻原诚向液态青年坦言,这些钱根本无法和他已经就业的同学的工资相提并论。

“去企业就职的东大(本硕)毕业生,一般工资都能拿到20万到万(日元)一个月(约合人民币1.2万至6万元),我们虽然可以拿奖学金,但钱还是太少了,在东京只能维持基本生活。”

OPENWORK调查显示,年东京大学毕业生平均年收入为万日元。其中,刚毕业的20~29岁年龄段平均年收入为万。图片:DODA

荻原诚所说的博士奖学金大多来自MEXT下属的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设立的特别研究员制度,旨在“为优秀的年轻研究者提供自由创新、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专心于学术研究的机会”,每月为博士生提供约20万日元(约1.2万人民币)的研究奖励。

可这一奖项的录取人数和录取率都在逐年降低:年,录取人数为人,占申请人数的25.8%;到了年,这一数值变成了人和20.7%。对此,大阪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系教授仲野彻表示,这是由于国家在学术上的预算已经越来越少。

九州大学即将毕业的政治学博士山田翔太就没有荻原那么幸运了,在三年博士期间,他只拿到了每年50万日元(约3万人民币)的奖学金。“钱真的很少,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安慰。不过我也坚持过来了,因为我就想做学术研究,接下来我会去大学里做教职。”他说。

然而,山田的教职之路或许并不能让他摆脱“高学历贫困”的现状,迎接他的,是日本日益严重的“大学贫困”。

日本学生在参加高考图片:CFP

03

“大学贫困”20年

年,东京大学物理工学专业的讲师渡边悠树一条有关“科研经费买不起圆珠笔”的推特引发了公众注意。

渡边悠树表示,自己正申请用科研费买一支笔,却被学校告知,他应该“避免用研究经费买笔和其他物品,因为即使是用于计算,这支笔是否真的用于研究值得怀疑。”

在随后的回应推特中,渡边再次抱怨了科研经费的紧张,还讽刺地表示“发推特用的是自己的手机和流量,不是学校发的电脑和wifi。”

年,日本包括“大学运营费交付金”(即政府发放给大学的科研、运营补贴)在内的科学技术预算为4.2万亿日元,与年相比几乎没有增加,已被德国超越,远低于中美——和年相比,美国增加了1.3倍,中国则增加超过8倍。

年至年,各国科学技术预算数据图片: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O)的研发支出排名里,日本以.94亿美元位列第三,与靠前的美国(5.53亿美元)与中国(.62亿美元)差距不小,人均研发支出更是下降到全球16位。

拮据的科研经费背后,是日本自本世纪初兴起的“大学法人化”改革与削减公共开支政策。

年以前,日本国立、公立大学能定期从政府获得研发资金。年,政府对国立、公立大学的财政进行“大学法人化”调整,让大学独立于政府,赋予其更多自由研究的权力。

同年,政府开始了“学术资本主义”改革:削弱对大学管理层的补贴,“大学运营补贴(大学運営費交付金)”每年减少1%;同时引入“竞争性资金”,即各大学的各学科进行研究课题申报,MEXT会挑选出“最有竞争力”的项目,以“科学研究基金”等项目的名义发放额外补贴。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国立、公立大学而言,大学运营补贴一直是维持运营的重要资金来源。据《东洋经济》报道,运营补贴占综合性大学、医院的国立大学总收入的30%左右,占没医院的国立大学总收入的一半。而大多数大学都会把这笔钱分发给教员,作为教职人员的人工费以及内部科研费用。

从年到年,运营补贴从亿日元下降到亿日元,不少国立、公立大学也因此陷入“贫困恶性循环”:大学没钱聘用年轻教师,从而难以维持学术竞争力,而这进一步加大了获得“竞争性资金”的难度。

图片:CFP

此外,私立大学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政府对私立大学的补贴总额维持不变,但学校数量却在不断增加,这导致每所大学的每年平均补贴从年的8亿日元下降到了年的5亿日元。为了提高竞争力吸引学生,许多私立大学要求教师提供更多的学生服务(如开展学术研讨会、课后助教答疑、求职咨询等),压缩科研时间。

下降的经费补贴影响着大学科研人员对科研的投入能力,根据MEXT的追踪调查,在“大学法人化”以后,大学科研人员花在研究上的时间减少了25%,占比不足工作时间的35%。NISTEP年的调查也显示,有89%的一线科研教师表示“研究时间的减少导致他们有挫败感和紧张感。”

年10月31日,日本各地国立大学的34名理学院院长发表联合声明,反对削减大学运营和教学人员的补贴。该声明强调,政府过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被嫌弃的日本博士学历越高,赚钱越少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