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择校
中国传媒大学被不少人认为是一所以播音主持、新闻传播见长的艺术类院校。实则不然,中国传媒大学在建校之初就开设有广播电视类的工科专业,发展到现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天线与微波技术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信息与通信工程获得B级评级。考虑到其地理位置、试题难度,相较于竞争激烈的两电一邮和其他热门工科,不失为一个好选择,适合本科一般,本科学习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同学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硕学制三年,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制两年。招生人数相同(年各60人),意向在硕士期间进行科研,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同学推荐选择学硕,意向就业的同学推荐选择专硕。学硕和专硕报考情况呈现一年冷一年热的特点。年学硕竞争激烈,分数线相对专硕较高。年专硕报名人数多,分数线反而比学硕高出了不少。
年起,中国传媒大学进行了研究生招生改革。对考生影响最大的变化是引入材料评议环节,会在公布国家线前要求考生提交本科成绩单、获奖经历、外语水平证明、科研设想等材料,由老师给出材料成绩,按初试成绩占比70%、材料成绩占比30%的方式得出综合成绩,即综合成绩=(初试成绩/5)*70%+材料成绩*30%根据综合成绩确定复试名单。这要求同学们注重本科阶段的积累,多多参加比赛和科研。本科经历不多的同学也不必太过担心,报考中传电子信息专业的多为双非一本和二本学生,总体而言并不会有太多人拥有丰富的竞赛和科研经历,且绝大多数院校复试时也会要求提交以上资料。采用综合成绩划线后,中传对总分和单科线的划定都是和国家线相同(年为总分分,英语政治38分,数学专业课57分),对偏科同学更加友好。
中传不公布报录比情况,年录取学硕人(其中推免29人),录取专硕60人(其中推免6人)。专业方向如下表所示。据22届考生估计,报录比在1:2-1:4之间(官方不提供数据,不保证准确性)
注:1.年材料成绩平均为57分左右。
2.考研初试成绩需过国家线
3.每年都有初试成绩在国家线附近,但材料得分高,综合成绩过线进入复试的同学。
2.初试经验
2.1思想政治理论
考虑到数学一内容多且难,政治复习无需开始太早,8月或九月开始结合徐涛老师视频课学习知识点(配套书选择肖秀荣教授精讲精练或徐涛老师核心考案均可),听完课后做题选择题检验学习效果,一天1-1.5小时即可。进入11月后可在空闲时间跟腿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