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I财经社
撰文/王先
编辑/严冬雪
“如果我们要做外卖业务,让你加入这个团队,你会怎么做?”今日头条面试官把问题抛给周晓强,这个应届生当场懵住了。“那真是一场无比糟糕的面试。”复盘起当天的情形,周晓强惋惜中依然挂着几分自责——即便那可能是个张一鸣都没有好答案的问题。
今日头条最终没有向他抛出橄榄枝。在投出去50多封简历、参加20多场面试之后,这位密歇根大学经济学研究生又相继折戟腾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开发银行、高瓴资本、华兴资本等机构——简历都没有通过。
应届生求职市场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年夏季,中国将有万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这个数字与以色列人口总数相当,并再度刷新中国高校毕业生历史记录:比1年前高出14万,比10年前高出万,比15年前高出万。
一部分人选择留在阶梯教室继续读书;一部分扎进一二线城市的出租屋与地铁,开始人生的“游牧”阶段;另一部分则像印第安式回旋镖一般,飞回阔别多年的家乡。和所有世代的年轻人一样,他们手握的最大资本是年轻,未来不再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这样付出试错成本。
对于其中绝大多数人来说,过去十几年里,时间概念就像由学期装成的沙漏,只需每年翻转两次。但是再过3个月,他们将开启另一种计量方式,世界对他们的评判维度,也将变得复杂立体起来。与物理年纪的18岁相比,毕业更像具有实义色彩的成人礼。
现实存在着吊诡的矛盾:一面是随着新技术与新行业的兴起,年轻人有了更多元的从业选择;一面是毕业生供应量逐年攀升,逢经济周期波动,初出茅庐的后备军似乎“多到不值钱”。但即使年轻,也没人愿为时代变化无辜买单。
找工作是第一步,毕业生面前是一张没有标记道路的地图。
01
“没大厂实习背景简直没法找工作”
“互联网大厂今年到底有没有缩招应届生不知道,但当时我最大的压力来自同届同学。”宋扬说这番话时,距离自己辗转几个城市参加校招面试已过去了1年的时间。
年,宋扬大学毕业,一心想进互联网大公司的他成了“宣讲会候鸟”。互联网公司往往在不同城市开设秋招面试,他选定了几个城市,每个城市攒够几个机会,就赶过去集中面试:在武汉,见识了百度和华为;在北京,尝试了去哪儿网;在广州,宋扬又马不停蹄参加了腾讯、网易、京东和美团的面试,乌泱泱的人群让他感叹“毕业生多到不值钱”。
在美团的群面环节,一桌8人,其中5人有腾讯实习经历;面试腾讯的时候,同场又有一半是海外留学回国的同龄人,“没个大厂的实习背景,简直没法找工作,而且,即便有这样的实习经历,也没过去含金量那么高了。”
在宋扬印象里,前两年,应届生可能只是个有点想法的学生会干部就能进“大厂”,但现在不行了。很多同学大二就开始实习,或者干脆校园创业、开工作室。相应的,学校里各渠道关于实习机会的信息满天飞,应届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年4月,对外标榜为在校生提供名企内推岗位、行业趋势动态的在线职业教育公司Unicareer宣布完成1.8亿元C轮融资。
提速时代里,年轻人唯恐掉队落在经验盲区,即便在以往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
一份《阿里巴巴产品经理岗的面试攻略》在应届生里流传,“你觉得90后身上具备什么素质”,攻略里这道题的参考答案是:“首先,具备什么素质因人而异。但大部分90后平均智商偏高,因为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乐天派,有激情,有活力。”最后还有一句提示:这是一道考情商的题,不要说得太极端就好。
这份面试宝典还包括“井盖为什么是圆的”“校园洗衣O2O能不能做、如何做”“如果要做一个出售大学生时间的东西,能不能做?怎么做”……
在网易工作4年的宗泽最近正在招实习生,没想到今年的简历出奇多,且一半以上出自名校: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戏剧与影视学……
“这些学生根本就不看招的是什么岗,只要有坑就投,我招的只是剪辑短视频的实习生,有些人根本不会,也硬生生的投,而且好多还都是硕士。”宗泽不打算让太多人来面试,怕名校的待不住,“做的工作太低端了,就剪片子,我是真不敢用,但学生们不懂啊。”
宋扬的实习经历并不单薄,大二时他先去了当当网,很快对当时的工作性质产生厌倦,只做了不到两个星期就辞职,去了一家创业公司继续实习。大三时,宋扬通过春招去了腾讯,本想争取留下,没能如愿以偿。
正式毕业后,丰富的实习经历还是给了他加持,最终,应届生、“宣讲会候鸟”宋扬在年毕业季走进了北京的美团总部。
下半年,国内上游资本与下游企业双双显露疲态,恰逢这一届毕业生的秋招时间节点。美团、京东、滴滴等大厂人员优化、部分非营利业务关停的消息相继传出;网易、知乎、快手停止社招、缩减校招、裁员的真假消息也杂糅着发酵。
情绪的声波流过媒体和社交平台,在众声喧哗中被放大,“知乎、脉脉上只要有哪家的负面,你都感觉那家公司分分钟要死了。”有年轻人抱怨,本就不乐观的现实里,恐慌被进一步贩卖。
入职半年后,年圣诞节前一天,上午还在工位上提产品需求的宋扬,突然和同事们一起接到HR通知:下午3点钟开会。进了会议室,摆在前面的是一份解约通知书,原因是“出于战略变化”。“HR让大家在现场签个字,完事。”宋扬没想到,比起半年前风风火火地入职,离开会是这样猝不及防。
部门另两个校招生也被裁了,他们仨陷入了最尴尬的境遇:已经不是应届生,工作经验却只有半年。他们挨个找了几家,要么不招人,要么只招高级别岗位。
在朋友内推帮助下,宋扬终于找到一份新工作。年,和宋扬同时进入美团该部门的一共有十几个应届生,他听说,今年该部门留给届的毕业生名额只剩下三五个。
02
“耶鲁是什么水平”
周晓强在卧室墙上贴了一张面试日程表,密密麻麻写满了备忘。和许多国内名校经济专业应届生一样,他向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例行投了一圈简历。可到了面试现场,他越看越慌,“竟然遇到了耶鲁、剑桥、牛津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在他的印象里,往年这些学校的毕业生一般是看不上四大的。
“耶鲁是什么水平?”周晓强用一种不可思议的语气自问自答,“中国人民大学一届有左右本科生,毕业出国留学的占30%多,其中能去耶鲁的屈指可数。”在他的记忆里,往年这些人即便回国,也都会选择更好的,如KKR、中金、华平,“今年就业情况这么严峻,估计把他们吓到了,对自己的期望值没敢定高。”
他想了想,又补充一句,“不过即使他们收到offer也不会去,只是当作保底吧。”在周晓强眼里,今年,银行和四大成了校招中受益的企业,收到了史上最好的应届生简历;对应届生来说,僧多粥少的现实更不乐观。
年,“为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中国实行高校扩招;10年后,全球金融风暴,教育部又开始了对高校研究生扩招的比例调节。过去20年,中国高校应届生人数柱状图如舞狮的梅花桩,一路攀升。
“现在想想还不如去年这个时候就找工作,去年比现在好太多了。”周晓强回忆,去年校招季,他有三家比较感兴趣的公司,其中两家今年已经不招人了,包括中信建投这样的A级券商。一个同学去年拒了民生银行总行的offer,今年想去,人家却不要了。
过去5年,政策红利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曾成就创投圈带着泡沫繁荣与裂变。年,在政策、资本及技术的周期轮转中,从上游基金募资难,到下游公司上市破发,鲜有角色独善其身。对应届生而言,一切又回到演草纸上的未知数X起点。
最终,履历光鲜的周晓强还是收到了普华永道和中粮的offer,拿到绝大多数应届生艳羡的职业生涯敲门砖。求职难易,在个体身上没有一个简单的尺度,绝对概念中,拿到一份薪酬满意的工作也许不算困难;相对意义上,个体总是很难在offer面前自洽。
智联招聘校园及国际业务事业部高级总监齐放告诉AI财经社,今年,双一流高校(大学)应届生仍然属于被抢夺的人才,需求远大于供给。目前,今年就业统计数据收集工作还没有结束,但就和学校的交流情况看,很多高校目前已统计出的就业率在40%左右,要低于往年60%左右的同期数据。
齐放强调,并不能据此说明就业情况不好,因为一部分已有意向的学生暂时还没有在网上登记三方签订情况。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本科毕业生中,有考研、出国意向的比例高达80%,相比往年,年有更多本科毕业生有意愿继续求学。
据统计,年中国学生考研报名人数达万,同比去年上涨20%,创近10年来最大增幅。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归因于中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消费升级,毕业生对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很多事业单位10个招聘名额里只留1个给本科生,《光明日报》这种媒体完全没有留本科生的位置。很多地方现在都指定要研究生学历,否则简历连门槛都够不着。”虽然求职群每天都不断弹出最新招聘信息,上海财经大学大四学生林枫屏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