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刷到一条新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人大代表陈众议说他打算建议把中考的普职分流推迟到高考,同时试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
对许多家长和学生来说,中考绝对是一个重要关口。因为目前中考实行的是五五分流,考好了可以去上高中,考不好就只能去职业学校。
将近一半的孩子上不了高中,这句话着实把许多家长吓住了,所以许多家长都对此非常焦虑。陈代表的这个建议,能够有效缓解家长们的焦虑,所以评论区一片好评如潮,许多人都非常赞同陈代表的观点。
讲真,我也觉得中考五五分流太残酷了一点,有些孩子开窍比较晚,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比较晚,等真正懂得时已经面临中考了。尤其是男孩子,在这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
虽然说这几年奉孝在大力加强职业院校建设,职业高中也能参加高考,但由于历史和生源的原因,许多职业学校学风比较差,聚集了一群精神小伙,在职业学校很难学到知识,所以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去职业学校就意味着放弃了学业。
其实,家长们焦虑的并不是普职分流本身,而是被分流到职业高中就失去了前途,基本找不到待遇丰厚的工作。问题是,取消中考五五分流,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受儒家传统的影响,中国人对教育都很重视,按目前的情况来看,既然都读到高中了,大部分家长都会再送孩子去读大学,就算是大专或三本也会送。只要读过大学,就基本不会选择从事体力劳动。
然而,当前的现状是即便大学毕业,如果读的不是名牌大学,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前几天,全国人大代表袁亮院士在谈及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毕业后在火锅店当保洁的的新闻时,是这样说的:
需要用平常心看待就业话题,建议打学生先就业再择业。
这个建议意味着什么,你品,你细细品。对大学生就业这件事,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则说得更直白:
就算是高素质农民,那也是农民。让孩子大学毕业后去当农民,我猜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同意。
袁亮代表和张天任代表的建议,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已经开始呈现过剩状态。
大学生过剩这件事,在就业市场的体现就是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只需要大专生就能干的活,现在需要本科生;过去只需要本科生的活,现在需要硕士甚至博士。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本科生考研已经成了标配,考研人数逐年增加:
年考研人数是万;8年考研人数是万;9年考研人数是万;年考研人数是万;年考研人数是万;年考研人数是万;年考研人数是万。
短短6年时间,考研人数变成了的2.36倍,竞争日益激烈。为了缓解竞争压力,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建议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
不过,研究生毕业也还得找工作,扩招只是把本科生的就业压力延缓了几年,治标不治本。
一旦取消中考普职分流,几年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肯定更大。所以陈众议代表的建议虽然很好,但迅速实施的可能性不大。
未来几年内,中考五五分流或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