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纪要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研究生会赴西北大学文 [复制链接]

1#

考古学院研究生会赴西北大学

文化遗产学院学习交流

为配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双一流学科”建设,进一步发挥高校研究生会在新形势下巩固和扩大*的青年群众基础、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11月16日上午,研究生会主席邵鑫月、副主席李畅等6位学生代表,前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学习交流研会建设工作。

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第二会议室,我院6名学生代表与该院*委副书记张华岭,研究生秘书刘飞,级研究生会主席朱江嵩,级研究生会主席沈百鸣及主席团成员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双方研会成员主要就研究生会部门设置、权责分配、沟通协调、自我管理等方面展开了交流讨论,并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深入交流,达成了广泛共识。最后,研会主席邵鑫月提出,希望能将吉大考古学院现有的学生论坛做大做强,在未来与西大以及更多院校合作,将其发展为一个辐射面积更广、影响力更强的国内考古学生联盟,进一步开拓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国际学术对话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座谈结束后,在西北大学研会同学的带领下,我院研会6名成员参观了文化遗产学院标本室和西北大学博物馆,并在次日参加了文化遗产学院举办的第十二届研究生学术月暨第二届“博望论坛”活动。

11月16日上午,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第二会议室,研会成员与西北大学接待人员开展座谈会

座谈结束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研究生会向西大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会赠送图书

研会成员与文化遗产学院研会主席团成员合影留念

参观文化遗产学院文物标本室

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会主席沈百鸣同学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西北大学博物馆位于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北面西安古城墙,总建筑面积㎡,设地球、生物、历史、校史4个分馆,是一座具有文化遗产收藏、保护、教育、研究等功能,为教学科研和社会公众服务的大学综合性博物馆。西北大学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标本余件,以多角度、多方式、多侧面向广大师生及社会公众展示西北大学的教学、科研成果,将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历史馆的展品主要以本校考古专业历年发掘的西北地区出土文物为主,吸收历史、考古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展现陕西及西北地区史前文化发展与文明起源、周秦汉唐盛世文明风貌、中外各族文明交往及西北大学校园考古成果。

滑动查看参观西北大学博物馆照片

滑动查看西北大学博物馆藏品

“博望论坛”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会在该校每年一度的研究生“学术月”的背景下,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开展的研究生学术活动。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使其能及时了解各方向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启发新的思想和研究思路;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此次活动中,研究生会成员一共旁听了两次专家学术讲座,分别是西北大学考古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赵志*:《农业的起源——研究理论和考古发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建林:《唐代帝陵石刻制度的确立与演变》。

赵志*教授首先从当前学术界对农业起源的研究现状讲起。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针对农业起源研究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式以及假设,其中的思考方式、逻辑推理、论证方法对考古学研究乃至人类学甚至历史学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例如,农业的出现是革命性的突变还是进化式的演变,作物和家畜是人工制品还是进化结果,人口膨胀与农业起源孰为因孰为果,环境变化对农业起源是否是决定性的,等等。随后赵志*教授从百余年来的考古发现材料出发,证实世界上有四大农业起源中心区:即西亚、中国、中南美洲和非洲北部。现今世界最重要的农作物品种和家畜种类基本上都是起源于这四个地区,四大农业起源中心区的伟大创造为现今全球农业的格局打下了基础。

张建林教授首先从唐代帝陵石刻在陵寝制度中的重要地位讲起。初唐阶段在吸纳前代陵园石刻制度的基础上多有创新,建立起完整的陵园石刻制度。盛唐至中晚唐虽然发生一些变化,但总的组合基本延续。随后,张教授从考古材料出发,分别论证了唐代的石刻制度对渤海地区、吐蕃、突厥等周边国家和民族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当时的*治外交环境,分析了影响因素的差异。

“博望论坛”目前已举办至第六十五期,仅11月就有多达12场,涵盖多个研究方向,为研究生带来最新研究成果,有利于建立扎实的专业基础,奠定研究生学科专业发展基石,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意识与科研思维。不同研究方向的同学根据自己的科研经验,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从而营造浓郁的学术与文化氛围。

赵志*:《农业的起源——研究理论和考古发现》

张建林:《唐代帝陵石刻制度的确立与演变》

研会成员与赵志*教授合影留念

此外,研究生会成员还有幸参与了一次学术月研究生学术报告活动。主讲人为裴琳娟博士,报告题目为《唐大明宫遗址复原研究——以紫宸殿复原的研究为例》。裴琳娟博士首先对文献进行梳理,包括(1)历史文献,包括古文献图;(2)考古报告和简报;(3)相关研究,涉及规划布局研究和单体建筑研究。随后对紫宸殿进行复原,主要依据基本的模数尺度和图像资料的结合,具体建筑依据模数推定,材等级,材份,建筑实例,斗拱,立面尺寸,装饰材料,鸱尾等,最后得出复原图。

学术月研究生学术报告活动的主要环节包括:主讲人以PPT的形式汇报研究课题;答辩委员会现场提问,主讲人回答;参会听众提问,主讲人回答;主讲人导师点评等。这种新颖的活动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广大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论文答辩的形式组织学术报告,全程由学生自主实施,使其完成从“旁听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在自我梳理中发现发现研究的漏洞,主讲人和听众在探讨与交流中得到共同进步;同时也能够锻炼研究生的表达水平,为今后毕业答辩以及会议报告等积攒宝贵的经验。此外,究生学术报告活动还为不同科研方向的研究生同学提供了难得的交流平台,针对一个学术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为思想碰撞创造条件,引导广大研究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欲望,提升研究生的研究热情,力求搭建以道德素养为基础、以创新理想为追求、推崇学科交叉、倡导平等交流。

裴琳娟:《唐大明宫遗址复原研究--以紫宸殿复原的研究为例》

此次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学习交流,使研会成员体会到了西大文化遗产学院优良的学风和浓郁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明确了我院研会的建设目标与职责定位,也进一步厘清了研会的管理思路与工作方法,为研究生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开了新视野。同时,研究生会也将进一步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配合考古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努力把我院研究生会建设成为根植学生群体的共同家园、凝聚人心的温暖集体和运转高效的网络体系。

研会成员合影留念

特别鸣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会

作者:李首龙邵鑫月

图片提供:夏福德满星妤李畅葛衍泽

排版:李悦旋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