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考研人群逐年上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消息可知,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已经达到了万之多。从年,考研人数首次超过万,每年报名人数都在以超快的速度增长。
今日,考研初试成绩公布,有人欢喜有人愁。首先恭喜初试成绩上岸的同学们,祝大家都能成功通过复试,成功以全新的身份踏进校园的大门。当然,没有上岸的宝宝们也不要过分伤心,现在还有机会!英国留学是你们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那么很多同学都有疑问,现在申请还来得及吗?
答案是肯定来得及!
对于申请英国而言,2-3月可谓是末班车,第一波申请的OFFER或拒信陆续下来了,同学们现在申请,可以“踩着第一波申请学生的脚印”前进,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或是吸取他们被拒的教训。因此,现在属于申请后黄金时期。只要申请还没有关闭,那么就应该抓紧时间准备材料递交申请!
说到准备材料,那么申请英国硕士需要哪些材料呢?
申请英国读研需要这些材料
成绩单
在读证明(毕业证/学位证)
护照
雅思成绩
实习/工作证明
个人陈述
CV简历
推荐信
额外要求的材料
比如G5金融类专业建议提交的GMAT,GRE,Essay,writingsample等,比如对于申请艺术或社科、文学类专业同学需要作品集,这一材料在申请中占有重要位置。决定着申请者的相关学术水平。所以很多同学准备这一材料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
了解到申请英国留学需要哪些材料后,同学们又会疑问,国内硕士和英国硕士哪个更有含金量呢?
小C妹儿今天给大家对比一下国内读研和去英国读研之间的区别。
其实很多学生纠结的原因主要是下面这几个方面:
1、出国留学准备好像没有考研准备那么复杂,出国申硕似乎更容易一点。
2、虽然国内研究生就业的形势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但是英国留学回国似乎就业也不那么乐观,“海归”的抱怨和失望之声此起彼伏,留学性价比不高?
3、出国留学可以提升语言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也能学到国际前沿的知识和技术能力,但是留学的花费比在国内考研要多。
中国硕士和英国硕士的质量到底怎么对比呢?真的可以直接以时间长短去对比吗?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误区,是因为许多人想当然的把中国式教育直接平移至英国教学体系,但是这种比较法是不对的哦!
中国三年硕士VS英国一年硕士有哪些相同点:
1、修学分,中国和英国的硕士都需要修满对应学位的学分(包括专业核心课+可选择型必修课)。
2、以PPT演讲、期中测试、课程论文或小组作业等为考核方式进行课程结业。
3、最后以毕业论文作为毕业考核。
4、老师上课多为点到为止,需要阅读大量有关文献进行查漏补缺。
中国三年硕士VS英国一年硕士有哪些不同点:
1、结业考核
中国的PPT、课程论文等需要提交文本的材料都无需进行查重,传给代课老师后直接由他/她审阅给分(通常,无法考证文本来源、抄袭情况)。
而英国的任何文本作业或考核(PPT、Word文档、PDF文档)都需要上传查重系统Turnitin进行查重,连拍摄的视频作业都需要提交对应的文本介绍或分镜介绍进行内容查重,学生很难进行学术的直接照搬或借鉴,必须为Reflectivewriting(原创,自己学完吸收后的反馈)。
2、论文写作方式
中国的论文引用,可修改引用文章的部分名词或动词,或把原话缩短;这种做法在英国就属于抄袭,尽管你标明了引用文献出处。
英国论文书写时的Paraphrasing(改写)一定是在你阅读完文献、进行概念整合之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以表明自己对这个定义、概念、论点等确实理解了。
要不然简单的对某些引用的概念进行动词或名词的近义词替换,你会直接被Turnitin查重系统判为抄袭,后果非常严重。(第一次,警告;第二次,面谈;第三次,取消学习资格)
3、上课时长
中国三年硕士,上课时间为1-1.5年,排课分散,有非专业课的通用课程,如就业形象指导、政治、大学英语等,剩余1.5-2年为在校实习或待业。
通常每节课分两小节课进行,各45分钟,中途休息10分钟;英国一年硕士,课程安排紧凑,课程设置均与专业相关,不含实习,每节课2-3小时,中途休息与否或休息多久看代课老师当天安排。
4、教学风格
中国上课多为老师讲解,或与学生提问互动,三年下来的同班同学不变,一直是一起被录取的班级同学;英国上课多为小组作业,老师在PPT的框架下进行CaseStudy(案例分析),然后给出相应的Topic(主题)给学生进行分组作业,小组讨论完后会按照小组顺序进行发言,再由其他小组进行反驳或补充。
因为英国的课程是分核心课和可选必修课,核心课程会跟同院系的大班一起上课,可选必修课是跟具体专业方向一致的同学一起上课,所以一年下来会结识不少同院系或不同院系的同班同学。
5、课后辅导
中国的课后辅导,emmm。。。。有吗??英国院校里有专门的StudySkillsGroup(学习技能小组),小组成员是各种专业背景的老师,每周给学生提供不同主题的辅导课,学生可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