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必骨骼清奇但求知行合一中医青年军 [复制链接]

1#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7日电(记者曾繁华)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国人乃至世界更直观地领略了中医药的神奇魅力。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6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也在光明日报撰文表示,中医药在充分发挥疫病防治独特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医院的基本建设、条件设施、人才储备等还不适应传染病防控需要。

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撑——尤其离不开青年人才的接续传承与锐意创新。

近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与中医药创新应用”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委的相关人员及全国各地中医药专家学者,从顶层设计到临床实践等全方面、多角度探讨了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参加会议的黑龙江省中医院(以下简称“二院”)副书记、副院长刘贵军就如何帮助青年中医学生坚定信念、学习成才等话题,接受了中国青年网记者的专访。

因为各种原因,中外对中医药的认知还存在许多不同的声音。刘贵军作为院党委副书记,也经常同青年员工、学生共同座谈、学习。对于一些专业理想信念上的困惑,他建议青年中医学子学理论、读经典、多跟师、重临床、早实践。

“中医药救死扶伤的成就感——不管是自己治好的,还是实习时临床观摩到的,都可以帮助年轻人坚定专业理想,并树立起对中医药的兴趣、信心乃至信念,所以一定要尽量早地去实践,要重视临床。”刘贵军说,“现在的青年中医学生,临床机会还是偏少。我觉得,如果能在大学生入学医院里去体验下,看看中医如何望闻问切,听听患者怎么说,应该会对他们的专业思想、职业信念有很大好处。”

刘贵军回忆,自己当年刚开始学习中医时,也曾有过懵懂与困惑——直到大二时,这个东北小伙儿凭着一股热心劲儿,经过长时间的思忖比对,给一位常年大把服用西药的“老病号”开了一副方子。这位“老病号”仅喝了一周,病情竟神奇地明显好转,原方巩固两周后,竟然不必再终日服药。一个小小的成就感,就这样让青年小刘有了钻研中医药的动力。

“我发现,有一些学生早在大一就利用寒暑假去临床实习了。”刘贵军说,“通常而言,成才的就是这些‘有心人’。不必苛求天赋异禀、‘骨骼清奇’,只要知行合一,就一定能取得成绩。”

提及中医,似乎前面往往需要加一个“老”字,方能令患者闻之肃然起敬、愿以性命相托。刘贵军认为这一看法过于片面,“这是因为不了解现代中医而产生的‘刻板印象’。”

他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现代中医不断传承创新,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的辨证、积累乃至创新并不仅仅以“年高”为必需前提。

“老前辈们永远是宝贵的财富,但业内中青年‘生力军’的成绩也值得患者们和业界给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