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中统计了年全国教育各项数据,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等。
其中高等教育中研究生招生.66万人,比上年增加19.00万人,增长20.74%。其中,博士生11.60万人,硕士生99.05万人。在学研究生.96万人,比上年增加27.59万人,增长9.63%。其中,博士生46.65万人,在学硕士生.30万人。毕业研究生72.86万人,其中,毕业博士生6.62万人,毕业硕士生66.25万人。
研究生的持续扩招,是否意味着择校避坑指南,院校是否保护一志愿怎么看出来?
考研圈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选择大于努力。选对了院校和专业,能大大提高成功上岸的几率;选了不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可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那么,考研该如何择校?择校前需要了解什么?应该规避哪些择校误区?
择校前需要了解什么?
目标院校的报考热度和竞争态势…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为了能稳妥地一战成硕,一定要了解目标院校的报考热度和竞争态势,对招生人数、历年分数、历年的报录比这些情况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应该对报考院校推免计划等有所了解,包括考试科目、命题范围等,综合判断自己的竞争力。
目标院校的性价比…
这个具体包括学术氛围、导师质量、科研成就、就业前景等,在确保稳妥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高的院校,可让研究生读得更有价值。读研不仅是为了学历,在读研期间一定要有知识性的收获。
目标院校所在区域…
读研之所以要考虑地域,是因为学校所处区域关系着考生就读期间接触的平台、视界还有将来的就业和发展。考虑在自己将来就业的地方去读研,可以提前熟悉一个城市,亦可以积累社会关系。
目标院校是否保护一志愿…
大部分招生单位都是保护一志愿考生的,但也有不保护一志愿的院校。所以大家要留意,如果你的意向院校不保护一志愿,那一定要慎重考虑!
一般来说,院校只有在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才接受调剂生,可以判定为是保护一志愿的。
而不保护一志愿的院校可能会
①故意压低一志愿考生专业课初试成绩,让考生过不了院校复试线;
②故意抬高复试分数线,减少参加复试的考生数量;
③让一志愿考生和调剂生一同参加复试,但不分开排名,而是综合所有考生成绩,择优录取。
甚至有部分院校会把“不保护一志愿”这样的文字写进官方公告里。也有一些院校会开展譬如“优质调剂生源专项计划”,每年会预留一定名额给优质调剂生源。
还有些院校不明着说,而是搞些像上面那样暗戳戳的“小动作”,大家可以在知乎、微博、贴吧等平台上多搜集些相关信息。如果发现院校往年有过类似情况,择校时一定要慎重考虑。
择校时应该避开的误区
盲目追求名校
名校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它确实存在着许多令人无法抗拒的优势条件:师资力量雄厚,名师如云;教学质量过硬,学风正,环境氛围好;学校名气大,将来就业更容易获得青睐,走上社会有优势,等等。
出于就业压力、自我提升,或者仅仅为证明自己的能力,在考研大军中有一类考生非名校不报、非名校不考。对于一些成绩突出的同学,为了梦想去追也比较合情合理,但对于那些各方面能力非常一般的同学来说,为了上名校,毕业后不找工作,专职考研多年,这种痴情难免有些得不偿失。
因为喜欢,所以报考
如果没有在自己喜欢的城市实地呆过,也没有搜集过喜欢的院校或专业相对全面的资料,单凭来自网络/旁人的印象、自己的好感去选择院校和专业,小编建议你慎重考虑!
没有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感觉是很虚无缥缈的。考前你可能会因为自己喜欢的人在某个城市生活而爱上那座城;备考期间可能会因为发现不适合自己而放弃。另外,别人的感受也并不一定符合你的实际情况,如果对某个城市/院校/专业不甚了解,只凭满腔热爱报考了当地学校/专业,过去后才发现气候、饮食、学习环境和氛围与自己的习惯大相径庭,试错成本很大。
对个人水平没有正确的认识
考研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备考过程中,你要付出很多成本。比如买各类辅导资料、报辅导班的经济成本;半年~1年时间用来学习的时间成本;啃下十几本专业书、几十套试卷,能在崩溃中迅速调整自己状态的心理成本;以及放弃工作、考公、出国等其他可能和选择的机会成本。
既然付出了这么多,我们一定是希望自己能上岸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考研成功率。理想抱负是一回事,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另一回事。当然,也不是说Top级院校一定考不上,只是说成功考上的难度和可能性大小问题,这很现实,但不得不考虑。正确认识自己水平,不高估/低估自己能力,也不过多纠结在名校情结上,在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汇点上去选择目标院校,才不辜负自己的付出。
考研第一志愿和调剂志愿区别:大部分学校都明确规定考研第一志愿录取优先,只要复试的笔试及格就没有问题,不存在从调剂生中择优录取问题;只有考研第一志愿希望不大的时候,才进入调剂系统找相应的可以调剂的学校。
想问问怎样看考研是否保护第一志愿?
那么大家都咋分析的呢?
一、大多数学校保护第一志愿的政策是不接受外校调剂,本校调剂情况下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考生,或专业课相近考生。
二、估计就那一个过线的,或者复试特别差被刷的。
三、看学校啊,有的是一志愿过线少,我今年考的,我报的学校去年一志愿就一个,其他几十个都是调剂。
四、那我建议你报个一本吧,找个竞争小的,不坑的学校,你学什么专业的。
五、有第一志愿保护有一种是第一志愿的人排名,调剂的人排名我们学校就是这样,分了三种权重。
六、为啥找保护第一志愿的,不是对调剂的不公平。
七、考学校的时候就要知道你要考的是什么。如果我非要成绩特别高才能上某一个学校的话,那我为什么不去其他保护第一志愿的学校考一个更好的呢。
八、大部分学校是保护第一志愿的,但是有些学校,为了多招调剂生就使劲压分,导致本校一志愿上线人数减少。
九、另外有的学校有的专业就真的是冷门而已,可能本身学校不错,但是没人想到去报那个专业,所以一志愿够国家线的就1个,这种情况在院校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十、我们学校我考的这届就出过这种情况,隔壁专业分数线,我们都惊呆了,结果后来问了那个考上来的同学,她说,那是因为就她一个人过了国家线,所以她的分就成了专业分数线。
十一、的非热门专业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十二、上线就是国家线。划线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学生排名,然后看招生人数,假如招10个人,1:1.2比例复试的话,就从上往下数12个人,第12个人就是分数线。如果这个线比国家线低,那就只能取到国家线,人数不足的部分招调剂。如果这个线高于国家线,就以这个线为准。
十三、有可能是报的人太少,真的只有一个人上线。
十四、有的学校不过分,而且说明就是从招生名额里空出一部分给优质生源,有的学校就恶心了,等调剂完再定招生计划,然后说调剂的那是专项计划。掩耳盗铃而已,调剂少两个,一志愿就会多两个。
十五、如果不保护第一志愿,那很多学校没人报了。
十六、你们是在搞笑吧!你报人多分压的低,我身边一学生报西安交大考多分,调剂回本校都不要,要想过线调剂到一本或二本学校我没话说(前提得过线),报考需谨慎!!!
十七、一般有的不招校外调剂的学校,肯定多是不缺生源的,一般那种复试别太水,都可以录。不过我考的学校的调剂多的专业,我也感觉到了专业课略黑,他直接拿一个范围外的题目,强行压25分。
十八、好学校一志愿基本都满,这种情况也不多。记得南开大学有明确规定,初试过线,复试及格,人数不够的情况下,就可以保护一志愿。
十九、分就刚过线肯定不保护啊,一志愿肯定刷人,不过刷的少,调剂刷的多,除非那种一志愿收的特别少的。像我考的这学校一志愿过线几分的被刷了,调剂的过线二三十分的被刷了。
二十、一般表面上不说,私底下都会保护一志愿的。这个关系到来年研究生院分配到学院的名额问题。
二十二、我们学校是先复试第一志愿,复试合格但差额未录上的院内调剂其他方向,一志愿调剂完还有名额才会招调剂。
大部分学校都会优先保证第一志愿的,第二报考的时候要考虑清楚自己是不是能够进入,如果没有希望不建议直接报,因为可能的试卷改起来会更严格一些,这样当你没有进入复试的时候,进行调剂的话你的分数可能就不太好看了,第三关于划线,划线肯定是高于国家线的,然后按照复试比例,从高到低排,分数最少的一个就是院校划线。如果高于国家线的人数不够那么国家线就是划线。
这些院校“官宣”保护第一志愿
01上海财经大学
一志愿生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接受少量校内调剂生;一志愿生源充足则不接受调剂,按考生总成绩排名择优录取。
信息来自:上海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