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县城牙医真相收入碾压大厂 [复制链接]

1#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81.html

作者

季瓷

编辑

车卯卯

牙医收入的地域鄙视链

3月22日,国内口腔连锁医疗公司瑞尔集团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市场第一家口腔专科连锁企业,也成为中国口腔行业第一家全国品牌连锁的上市公司。

它的上市,让私人口腔诊所和高收入的牙医群体进入大众视野。根据财报数据,主打高端牙科的瑞尔齿科,全职医生的平均收入为.79万元,而其口腔修复主任医生*建生则在微博上表示:瑞尔薪资最高有~万。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在以高薪著称的互联网,阿里P7的年薪(总包收入)最高也才万。

乍眼一看,牙医对年轻人来说似乎是一个比互联网更值得进入的行业。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和中国的很多行业一样,牙医这个行业内部也存在基于城市、工作年限而产生的收入差距,但牙医内部的收入差距却高达数十倍。

以四线城市为例,普通牙医的收入在10万左右,做到主任最高也不过20~30万,而一线城市的牙医收入却能轻松达到百万以上。

我和四川四线城市的牙医们聊了聊,在她的讲述里,我发现,一二线城市的牙医和四线及以下的牙医,就像是两份完全不同的工作,他们所面临的消费人群、本地市场,甚至挣大钱的方式,都完全不同。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月薪一万,仍然不是好工作。”

宋园园在四川一个人口仅余万的四线城市从事牙医,她实际的工作有两份:医院全职,另一份则在私人诊所兼职,前者每月能拿到7、8千,后者每月2千,加起来一个月一万左右。

这是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收入。

在当地,城镇居民月收入仅出头,她的收入在当地而言算得上相当不错了。和一线城市尽管有差距,但因为城市发展速度不同,这种差距必然会存在。

“那你为什么会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呢?”

宋园园颇有些无奈地说:“因为学医投入大,产出少。”

完整的医学院教育需要8年,本科5年+研究生3年,但对很多小城市的人来说,8年学习的时间太长,持续的学费投入也会吃不消,所以很多人会选择读完本科5医院工作。

而在四川,因为有华西口腔的招牌在,整个医生行业,尤其口腔领域,内卷十分严重。

在宋园园毕业时,一条较为顺利的路径是:先去申报华西的支边支贫项目,支援3年,再凭借这一经历的加分而加医院。宋园园走的就是这条路。

宋园园参与支边项目时,医院门外的景色-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但就在她支援的三年里,内卷的风从东刮到西,医院对于学历的要求一下从本科提到了研究生甚至博士。宋园园支援之后,难以留在成都,于是一层一层地往下降,最终只找到一医院的工作。

而如果想要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至少需要本科+研究生的学习,再加2、3年优质医疗单位的工作经验,整体需要11年。

“11年,你做其他的行业已经积累下很多东西、收入早翻倍了,但做医生,一切才刚刚开始。”

而接下来,要想工资提升,就需要挤破脑袋往上晋升,这个过程通常需要6~10年不等,在小城市,大家都盯着这个位置,无疑更困难,很多晋升甚至需要10年以上。

“但你做个几十年,做到主任,一个月能拿到3万块钱,也就到顶了。这还是一周工作6天,每天都很忙碌的情况下。”

因此,在一线四线城市,一个公立牙医的正式收入多在10万到30多万之间,尽管底线有保障,但向上的天花板较低,基本属于收入一眼能望到头。

“那私人诊所会不会好一点?”

“私人诊所想要活下去,也需要多年用户的积累,不然很容易破产,医院发展需要的时间、到手收入差别不大。”

大众点评上,搜索成都口腔诊所,有7多个结果,竞争极大

同时,医生也不是一个轻松的行业,病人来得多了容易忙不过来,晚上每个医生都要上夜班,从晚上8点一直值班到早上8点。尽管所有学医的人都知道熬夜不好,但每一位做医生的人,却都不得不熬夜。

忙,经常夜班,收入虽稳定但变化不大,这些因素导致了宋园园对学医这件事幻想的破灭,她在聊天中多次重复:“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小城市的牙医要挣钱,得去开讲座、卖书”

小城市医生怎么发财?

但听了宋园园的解释后,有两个问题浮现出来:

一是为什么一线城市的牙医收入可以那么高?数十倍的差价很难直接用「城市发展速率不同」归因。

二是,为什么大家平时接触到的小城市的牙医,看起来也挺有钱的?

正是在这两个问题上,宋园园点出了一线、新一线城市和低线城市所面临的市场状况和职业发展道路的不同。

牙医的收入差距主要来自于收费和看诊人数。

在成本构成里,因为90%的耗材来自国外,沿海和内陆在耗材成本上相差不大;设备上,国产和进口会拉开一定的成本差,但这种差价会在收费上予以弥补,医院诊所面向中高端人群,整体收费会较高。

私人诊所内景,通常会包括牙椅、拍片机等设备,但进口和国产差价较大

但是,真正拉开这种收费差距的,是技术。

在一线城市,技术高超的牙医做一颗牙的收费可以达到数万。当地人愿意为技术付费。但这种付费意愿,目前基本还只停留在一线、新一线这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

在宋园园所工作的四线城市,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牙齿重要」的概念。

他们通常会等到牙疼得受不了才来看病,这时普遍需要做根管治疗。而一套根管治疗的耗材成本通常在~元,加上设备的使用、医生的时间和精力,最低也需要1~0的手术费用。而这对当地的大部分民众而言,是不能接受的。这笔钱甚至能支撑起一些家庭一个月的开销。

宋园园印象很深的是,经常有十五六岁的孩子来看诊,牙坏掉了,她告诉父母需要做根管治疗,需要0左右,很多父母的第一句话是:“能不能拔了?”

“在很多内陆的小城市,口腔科不是刚需。对很多当地人来说,就算没牙,吃熬得软的粥,也能活,那这就不是个事儿。”宋园园总结,“不同线别的城市面临的消费群体,是完全不同的。”

这直接导致了在低线城市,很多口腔业务并不会强力渗透。

“比如定期的检查、洗牙,我们这儿有这个概念的凤毛麟角;比如普通牙科的治病,根管治疗、牙髓手术、假牙的修复等,大多数也会拖着不肯来;至于愿意花钱在正畸、种植的就更少了,因为很多人觉得这笔钱花得贵,又不必要。”

看牙的青少年

宋园园后来补充:尽管随着观念的发展,当地有一些80后的父母开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